图书馆新馆建设一旦完成,建筑格局就固化了,但图书馆的功能需求却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图书馆在新馆建设过程中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使这二者之间相互适应,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带着这个问题我们采访了武汉科技学院图书馆的滕胜娟馆长。
问:滕馆长,您好!我们知道,新馆建设一旦完成,建筑格局就固化了,但图书馆的功能需求仍在随时间不断变化。请您结合贵馆新馆建设情况谈谈如何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滕胜娟:这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根据我们的经验,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来解决这个问题,一是充分的调查研究,一是精心设计。2003年6月,学校新校区办公室开始征集新校区图书馆建设意见,建筑面积初步定为3.3万平方米,拟建成为新校区标志性建筑。随后学校成立了新校区图书馆建设考察小组,先后在网上、湖北省内图书馆以及到香港理工大学图书馆、深圳图书馆、广州外语外贸大学图书馆等地进行了调研考察。经过调研和考察后,图书馆对新图书馆的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设计要求,对图书馆的功能、楼层分布、综合布线系统、消防安全、公共广播系统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解和论证。经过一年多的准备,新图书馆于2005年6月正式开工建设,建设面积最终定为3.37万平方米,共10层。2006年10月18日,新图书馆正式建成并顺利开馆,定名为阳光校区图书馆,为全面满足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对图书馆的软、硬件要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阳光校区的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学习、研究场所。
问:请问,贵馆新馆在设计方面是如何保障将来的功能拓展的?
滕胜娟:我校新图书馆在设计方面采取了如下措施,以适应未来图书馆功能拓展方面的需求:在建筑风格方面体现了现代性、文化性、艺术性,很好地溶合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在设计理念方面采用了大开间、等层高、等荷载、全开放、通透、少柱、绿色环保的人性化和现代化设计思路。在功能设计方面采用结构化布线,实现了一卡通、ILAS、消防、安防和监控系统、背景音乐以及公共广播等一体化智能管理。在阅览室功能方面实现了“藏、借、阅、查、检、学、研”一体化,没有严格的书库概念。在阅览室环境方面:采用了中央空调系统,保证了冬暧夏凉;每层楼道都设有开水间、男女卫生间、残疾人专用卫生间,很好地方便了读者;楼道内都布置了特色鲜明的壁画,形成了浓厚的艺术氛围。在进出口方面采用了先进的门禁管理系统,为实行全开放式管理创造了条件。在各阅览室的门锁管理方面全部采用电子锁,确保万一出现意外,图书馆能够在瞬间打开所有安全通道,确保读者的人身安全。在网络接口方面:实现了无线与有线上网两种方式全覆盖。在网络的软硬件建设的方面充分考虑了两校区图书馆的互通互用,确保图书馆的网络安全、高效。
问:贵馆新馆建成投入使用后,效果如何,功能拓展是否达到了设计时的考虑?
滕胜娟:2006年10月,在阳光校区图书馆建成投入使用时,采用了全开放式管理模式。这在武汉高校中是第一家,湖北省内是第二家。这种管理模式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师生,为他们提供了“藏、检、借、阅、查”的“一站式”及“自助式”文献服务,创建了“漫步书林,信手拈来”的良好服务环境,让读者有仿佛走进“图书超市”的感觉。同时,此种管理模式还实现了全天候地为读者提供服务,也为读者营造了更加宽松的学习环境,读者查阅信息也更加方便、快捷,提高了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从目前来看,整个图书馆的结构、布局和功能设想都基本上达到了预期效果。经过2年多的实践,图书馆以加强内涵建设和构建和谐图书馆为契机,以建设师生员工满意的图书馆为目标,不断从制度上、措施上完善全开放式管理,先后修订了阅览室管理制度和相应的考核办法、两次延长开放时间、不断美化阅览环境等,使其更加符合全开式管理的客观要求,真正让读者在图书馆中“自由”,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主学习的功能,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新馆建成后,其建筑格局就固定下来了,我校的新图书馆在设计的时候就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在保证传统服务所需要的大面积、大空间的同时,图书馆预留了拓展服务的位置,包括机房的容纳能力、网络的升级换代、开展新服务项目所需要的空间等,至少可以保证在近十几年内不会影响图书馆的发展。